欧易

欧易(OKX)

国内用户最喜爱的合约交易所

火币

火币(HTX )

全球知名的比特币交易所

币安

币安(Binance)

全球用户最多的交易所

布尔诺兵工厂——百年枪厂书写不老传奇

2022-12-03 13:22:03 861

摘要:二战时期,捷克斯洛伐克军队士兵使用捷克式轻机枪作战。资料照片电视剧《亮剑》有这样一段场景:营长张大彪遭日军围困,团长李云龙在火力掩护下,抱着机枪冲锋在前,成功营救出战友。荧屏上,这款频频出镜、威力十足的机枪,正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捷克式轻机枪。...

二战时期,捷克斯洛伐克军队士兵使用捷克式轻机枪作战。资料照片

电视剧《亮剑》有这样一段场景:营长张大彪遭日军围困,团长李云龙在火力掩护下,抱着机枪冲锋在前,成功营救出战友。

荧屏上,这款频频出镜、威力十足的机枪,正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捷克式轻机枪。抗战时期,中国购买和仿制捷克式轻机枪的数量总计超过10万挺。鲜为人知的是,它的“娘家”正是当时军贸市场的“巨头”——布尔诺兵工厂。

布尔诺兵工厂曾经是奥匈帝国主要武器供应商,一战后成为捷克斯洛伐克的军工支柱企业,在当时的世界军工企业排行榜上位居前列。

有人会问,当时捷克斯洛伐克是一个欧洲小国,国土面积不到13万平方公里,为何能诞生出这么一家传奇兵工厂?由它打造的一系列经典名枪,背后又有怎样的故事?本期,我们一探究竟。

后发制胜,“轻机枪大赛”见证一代名枪

翻开世界地图,短时间内很难找到捷克和斯洛伐克两个欧洲国家。一战后,随着奥匈帝国解体,捷克和斯洛伐克宣布联合成立一个新的国家——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。

当时,捷克斯洛伐克军队武器堪称“万国造”,既有大量一战遗留的奥匈帝国武器,还有英法援助的枪械和弹药。为此,继承奥匈帝国核心工业区的捷克斯洛伐克开始着手建立军工体系,研发新式武器装备。

政府“英雄帖”一出,不少知名军火商积极响应。1923年4月,捷克斯洛伐克陆军轻武器测试场上,一场“轻机枪大赛”上演——

英国MKⅠ型轻机枪和法国M1922型轻机枪率先登场,这两款机枪是当时世界军贸市场上的“明星产品”。测试流程并不复杂:在枪管只能更换一次的前提下,规定时间里哪支枪打出子弹最多,对应枪厂就能获得陆军武器订单。

MKⅠ型轻机枪和M1922型轻机枪表现优异,均打出7000余发子弹。随后,布拉格Ⅰ-23型轻机枪登场。这是由捷克斯洛伐克设计师瓦克拉夫·哈里克和鲁道夫·杰兰共同研发出来的新机枪。该机枪配备伸缩枪托、双脚架,枪管可以快速更换,具备现代轻机枪的特点。比赛现场,布拉格Ⅰ-23型轻机枪打出7500余发子弹的好成绩。结果一目了然,布拉格Ⅰ-23型轻机枪成功中标捷克斯洛伐克陆军武器项目。

不久后,经过改进的布拉格Ⅰ-23型轻机枪顺利通过验收,正式定型为ZB-26,这就是军迷们所熟知的捷克式轻机枪。

一支枪到底好不好用,战场上见分晓。1943年7月,侵华日军独立混成第八旅团换防至唐山。8月22日,八路军得知,日军将有一批运输车经过北潘营村一带,决定在此设伏。官兵们预先挖好堑壕,并在公路附近的一栋民房上架起1挺ZB-26轻机枪。

没过多久,日军3辆汽车缓缓驶来。随着八路军指挥员一声令下,ZB-26轻机枪猛烈扫射,日军落荒而逃。战斗结束后,除杀伤敌人外,还缴获若干步枪、轻机枪,而我军无一人伤亡。从此,一挺捷克式轻机枪完成一次伏击战的故事,在抗日战场上广为流传。

结构简单、不易损坏、性能稳定……ZB-26轻机枪的优异性能有目共睹,在世界军贸市场上广受好评。有数据记载,上世纪30年代,布尔诺兵工厂共出口12万挺ZB-26轻机枪,出口中国数量就达到了3万挺。

有了充足的资金保障,布尔诺兵工厂开启了新一轮枪械研发工作,并推出一系列“爆款”产品。在ZB-26轻机枪基础上研发的ZBG型机枪,顺利中标英国陆军武器项目;第一代气冷式重机枪ZB-37生产后不久,便在欧洲战场上高光亮相,国民党军队还在抗战前夕进口了1000挺装备部队……

有人曾统计过,巅峰时期,捷克斯洛伐克军工企业每年可以生产160万支步枪、2万挺重机枪、3.6万挺轻机枪、2500门大炮,武器出口总额一度占到世界军贸市场总量的30%。能够取得如此好的业绩,布尔诺兵工厂功不可没。

兵临城下,“明星企业”沦为“战争机器”

二战爆发前夕,德国国防军将领曾对希特勒说:“捷克斯洛伐克陆军装备精良、训练有素,捷克斯洛伐克的防线就像马其诺防线一样坚固。”

当时的捷克斯洛伐克,怎么看都像是一只“带刺的豪猪”。陆军兵力百余万人,相当于德国东西两线兵力的总和。拥有世界排名第二的斯柯达兵工厂和第三的布尔诺兵工厂,陆军装备十分精良。

然而,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。1938年,英、法与德、意签署了《慕尼黑协定》,选择牺牲捷克斯洛伐克来满足纳粹德国。

有人形容,马其诺防线是“无用的坚盾”。当时捷克斯洛伐克的国防建设也确实有些像这条防线。发达的军工产业,并不能弥补其内在缺陷。德国大军压境后,捷克斯洛伐克的防线一触即溃,无奈选择投降。

覆巢之下,焉有完卵。斯柯达、布尔诺等兵工厂在德军“胡萝卜加大棒”驱使下,沦为“战争机器”,一边全力制造MG-34通用机枪等德式装备,一边将兵工厂的研发部门并入德国党卫军布尔诺武器研究所,为德军研发新式武器。

二战初期,为了提升步兵反装甲能力,不少国家将反坦克步枪研发提上日程。其实,早在1936年,布尔诺兵工厂就设计出ZK-382反坦克步枪。看到ZK-382原型枪后,德军大为惊喜,在该枪的基础上生产出了M.SS.41反坦克步枪,并装备德国党卫军。

这是一款可圈可点的反坦克步枪,百米内能够穿透30毫米垂直装甲。但随着坦克装甲厚度不断提升,反坦克步枪已无用武之地。苏联卫国战争时期,面对苏军“钢铁洪流”,性能再优异的反坦克步枪也变得束手无策。

战场上节节败退,让德国法西斯覆灭进入倒计时。诺曼底登陆后,盟军将轰炸目标对准了德国兵工厂。1944年10月,为了摧毁德国在奥地利的尼伯龙根重型车辆厂,盟军投下足足5000枚炸弹,几乎将整个厂区夷为平地。

次年4月,捷克斯洛伐克兵工厂也未能逃过“审判”。在盟军战机的密集轰炸过后,布尔诺兵工厂变成一片废墟。

国运盛则企业盛,国运衰则企业衰。回首这段历史,不难发现,军工企业的命运往往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。在时代浪潮中,布尔诺兵工厂被迫站到了历史和正义的对立面,失去了最本质的精神内核。布尔诺兵工厂走过的这段弯路,成为企业发展历史一段不堪回首的记忆。

重振旗鼓,靠“蝎”式冲锋枪再度扬名

电影《黑客帝国》有这样一段画面: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,男主角一边躲闪子弹,一边手持“蝎”式冲锋枪大杀四方。这款冲锋枪正是布尔诺兵工厂的杰作。

电影中,男主角为何选择“蝎”式冲锋枪作为近战武器?

答案显而易见。“蝎”式冲锋枪体积小,与手枪大小差不多;重量轻,空重仅为1.28千克。

时间拨回上世纪40年代中后期,那是轻武器发展的“黄金时代”。受战争影响,世界各国轻武器在设计理念、生产技术方面取得长足进步。

二战后,捷克斯洛伐克军队仍在使用战时德军遗留的MP38、MP40冲锋枪以及战前的ZK383冲锋枪。为了统一装备,捷克斯洛伐克国防部决心推动新式冲锋枪的研发工作。

当时,军方提出的要求极为苛刻:枪的尺寸重量只能比手枪略大,以便于飞行员、装甲车辆乘员携带;火力要猛,设定的精度、射速参数非常高。

“鱼”和“熊掌”兼得,对布尔诺兵工厂来说,是一次新的挑战。此时,布尔诺兵工厂百废待兴,管理层清楚认识到,要想重新回到世界军贸舞台的中央,就必须迎合市场需求,推出优质产品。

这是一次证明实力的机会。没过多久,布尔诺兵工厂设计师瓦克拉夫·哈里克就拿出了CZ-447冲锋枪的方案。这是一款设计前卫的冲锋枪,创新采用了包络式枪机——枪的前半部分中间被掏空,射击时枪机的前半部分会将枪管包裹住。这一设计在保证枪机长度不变的情况下,大幅缩短枪长。

上世纪50年代后期,军方再次对布尔诺兵工厂提出,要研发一款“短小精悍”的冲锋枪。设计师罗斯拉夫·里巴以S-59冲锋枪揭下“英雄榜”。

与CZ-447冲锋枪相比,S-59冲锋枪不仅长度更短、重量更轻,在其握把内部还有一个设计精巧的减速器,能够大幅提升冲锋枪的射击精度。1961年,这款冲锋枪正式命名为Vz.61,绰号“蝎”。随后5年里,工厂生产了超过10万支“蝎”式冲锋枪。

上世纪80年代末,随着国际局势走向缓和,热点地区开始“降温”,世界军贸市场骤然“缩水”,捷克斯洛伐克兵工厂失去大笔订单,发展陷入困境。

坐等“输血”还是主动出击?这些兵工厂很快给出答案——

1993年6月,斯柯达、布尔诺兵工厂等40余家军工企业选择“抱团取暖”,实现了研发、生产和销售的聚能增效,市场竞争力得到恢复与提升。如今,这些老牌军工企业已凭借CZ75手枪、“信天翁”喷气式教练机等产品逐渐走向复苏之路。(樊煜锋 吕林博 曾梓煌)

来源: 解放军报

版权声明:本站所有文章皆是来自互联网,如内容侵权可以联系我们( 微信:bisheco )删除!
友情链接
币圈社群欧易官网